简体 繁体
教学工作

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系列报道之三——《钢结构》课程团队教学改革典型案例

发表日期:2023年11月23日 15:59 文章编辑:土木工程学院 浏览次数:

在新工科背景下,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更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,以满足社会人才需要。学院钢结构课程教师团队,结合结构设计竞赛模式,对钢结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。通过改革,形成高起点、高利用率、受益面广的学生自主学习、实践、创新的教学模式,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,构建学生自主创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。

1.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碰撞

根据钢结构课程特点,课程团队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板书及线上平台优势。团队将章节的重点、习题讲解采用板书形式进行复习巩固。对于教材中的难点、拓展部分则通过线上平台资源让学生进行预习或自学。课堂中,采用雨课堂、微助教等软件的签到、答题、测试、讨论等功能,加强师生互动,提高授课效率。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,交流教学经验,了解学生学习情况。针对难度较高的知识点,进行教学模式探讨。注重青年教师培养,实行助课制度,形成传、帮、带的长效机制,确保团队教学质量。

图1 线下教学及答疑

   

图2 学生线上平台课程活跃度

   

图3  应用智慧教室完成创新实践环节授课

   

图4 团队教研活动

 

2.“三位一体”教学模式探索

基于课程体系的材料-构件-结构的总体思路,结合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模式,完成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,形成“课程-实践-竞赛”三位一体教赛融合培养模式。通过教赛融合的方式,培养学生工程师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。在课程开始前期,完成教学实践活动动员大会,确定有意向学生,利用假期进行软件和基础知识培训。授课阶段,结合课程中材料及构件的理论知识的学习,完成材料实验和构件试验的拓展环节。根据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校赛平台,进行结构实践活动的模型制作和加载,参与省赛参赛人员的选拔工作。课程后期的课程设计环节,基于前期结构模型设计工作,完成计算书的撰写,并在课堂中进行成果展示,探讨加载成败的关键因素。

图5 三位一体培养模式


图6 学生模型制作加工

   

图7 小组模型展示

 

3.六位一体过程考核体系建立

从创新实践和课程专业教学两个方面,构建 “创-思-果+练-习-考”六位一体考核模式,避免以偏概全,挖掘学生的闪光点,鼓励创新,考察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,形成完整的考核模式。鼓励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,大胆尝试,在结构体系传力模式、构件截面形式、节点构造、材料与构件试验加载装置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,培养学生自主创新。对创新实践活动中训练项目结果“不以成败论英雄”,重点让学生探讨失败因素,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。课堂训练借助线上平台,采用点答、快答、讨论、测试、线上学习等模块综合评价学生的课堂训练水平。课后作业习题,为禁止抄袭,将教材题目更改,并强调解题思路。不以计算结果正确度作为审阅标准,允许出错,以态度和诚信决定成绩,防止“认真抄袭”现象。(土木工程学院 撰稿:孟雷 审核:苑宏宪)

图8  六位一体考核模式